¥ 0.00
¥ 118.00
¥ 0.00
¥ 138.00
¥ 88.00
图书名称:法相学会集刊(全七册)
作者:释如圣,释惟叡,罗时宪,韩清浄 ,李润生 等。
规格:150mm*210mm
装帧:精装
排版:竖排
页码:3084页
重量:4900g
法相学会集刊(第一辑) 目 录
唯识方隅(前导)——罗时宪
唯识方隅(诸行)—— 罗时宪
相见同种、别种辨 ——霍韬晦
佛家业论辨析——李润生
诸家大手印比较硏究(上)——刘锐之
贪之研究——叶文意
知识与实在(中译)—— 彻尔巴斯基.著,林润根.译
一切众生是否皆有佛性(讨论会记录)——邓绮年笔记
《瑜伽师地论》科句披寻记汇编卷第一 ——韩清浄
《成唯识论》初段破我部分英译 ——韦达
法相学会集刊(第二辑) 目 录
安慧《三十唯识释》译注——霍韬晦
因明“相违决定”的批判——李润生
诸家大手印比较硏究(下)——刘锐之
译经史事杂考——曹仕邦
谈实相义 ——彻尔巴斯基.著,林润根.译
英译《成唯识论》序 ——罗时宪
《瑜伽师地论》科句披寻记汇编卷第一之续——韩清净
书评
1.评介李华德译注之《肇论》——王煜
2.奘译《阿毘达磨俱舍论》与彻尔巴斯基译之比较——关泰和
3.Dignāga on Perception by Massaki Hattori ——荆 山
《瑜伽师地论》英译(五识身相应地)——韦达
法相学会集刊(第三辑) 目 录
世亲三自性论之传译概况及其梵文论题——赵国森
世亲三自性论之传译概况及其梵文论题——赵国森
法称因明“三因说”的探讨——李润生
香港佛教源流——高永霄
香港早期之佛教发展 (清末至一九三七年)——叶文意
《法华经》的研究 ——释如圣
八千颂般若经论对读——罗时宪讲述.陈琼璀笔记
法相学会集刊(第四辑) 目 录
《大乘掌中论》略疏——罗时宪述
摄大乘论疏——罗时宪述
《现观庄严论》之研究——陈文兰
大乘经中涅槃思想之研究——许清华
从陈译摄论观真谛三藏的思想——释惟叡
唯识种子学说研究——李润生
对“法称否定比量分类”的评鉴——陈森田
《坛经》之“长沙版”和“金陵版”的对勘研究——高永霄
The History of " The Sūtra of Hui Neng " in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ions —— Ko Ping-yip
编者后语
法相学会集刊(第五辑) 目 录
罗时宪教授往生五周年纪念座谈会“法相”回忆录——高秉业
《观音经·观音咒》的研究——高永霄
佛家空义辨解——李润生
韶阳一路,云门家风——云门禅师述评 蔡日新
陈那《集量论·现量品》对佛家知识论的建构——陈雁姿
法相学会集刊(第六辑) 目 录
转识成智困难的辨解——李润生
月称《入中论》辩破唯识无境之探究——李葛夫
《般若心经》要义的中观学诠释——李少慧
玄奘法师“真唯识量”的评析——范伟涛
香港佛教源流(续)——高永霄
部派佛教有关自证认识的论辩——陈雁姿
法相学会集刊(第七辑) 目 录
梵文“三摩娑释”及“苏漫多声”的简明指要
节录自罗时宪教授《成唯识论述记》的讲记——陈雁姿、李嘉伟
五家宗风 ——李润生
从《瑜伽师地论》探析因缘论之应用法则——陈雁姿
僧肇的圣人观念——陈森田
佛家因明提纲——蔡礼德
追踪《声闻地》结构不同建议之背后理据——张翠兰
佛家因明的理性思考——蔡礼德
温馨提示:
因封面修改、校对、增修等不作提前通知,且每位咨询者请购情况、提问时间等不同,回复的内容仅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参考意义,若由此给您带来不便请多多谅解,感恩!
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
用户评论(0)
用户评价
我请购过法宝 我要评价
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